蛋白尿的检查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尿液常规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液检查等,具体方法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若发现尿液异常泡沫增多或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尿液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是筛查蛋白尿的首选方法,通过试纸法或化学检测初步判断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试纸法检测结果若显示尿蛋白阳性(如+、++等),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但易受尿液浓度、PH值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认。对于疑似病例,医生可能建议多次复查晨尿以提高准确性。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该方法通过收集患者24小时内全部尿液,测量总蛋白排泄量,是确诊蛋白尿的金标准。正常成年人24小时尿蛋白总量应小于150mg,若超过此数值则提示病理性蛋白尿。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发热等生理性因素干扰,并规范记录尿量及保存样本。
3.血液检查及辅助检查
血生化检查可评估肾功能(如肌酐、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排除继发性因素(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若怀疑肾小球病变,可能需进行抗核抗体、补体C3/C4等免疫学检测。部分患者还需结合肾脏超声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或通过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存在蛋白尿的患者应尽早就诊肾内科,完善相关检查以区分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监测血压、控制血糖,避免高蛋白饮食及肾毒性药物。确诊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尿蛋白指标,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