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作为常见中药材,一般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收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抗菌消炎等功效和作用。其药性偏寒,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1.凉血止血
地榆性寒,中医认为其能清泻血分热邪,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便血、痔疮出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可通过抑制血液外溢达到止血效果。
2.解毒敛疮
地榆含有鞣质等成分,能减少创面渗出并促进愈合,常用于皮肤溃疡、湿疹及水火烫伤,外敷可缓解局部红肿和渗出。
3.收敛止血
其鞣质成分可收缩血管并增强血小板活性,改善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等情况,尤其对下焦出血效果较显著。
4.促进伤口愈合
地榆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表皮细胞修复,临床多制成膏剂或散剂外用于慢性皮肤溃烂、术后创口等。
5.抗菌消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减轻感染性疮疡的炎症反应。
需注意,地榆性寒凉,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腹痛腹泻。孕妇需谨慎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外用时应避免接触黏膜或开放性创口,防止过度收敛导致皮肤干燥。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