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多重耐药菌为何对抗生素治疗无效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治疗无效通常与其特殊的耐药机制有关,主要包括产生灭活酶、靶位改变、生物膜形成、主动外排以及基因突变等原因。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导致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

1.产生灭活酶

多重耐药菌可分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修饰酶等特异性酶类。这些酶能分解青霉素类药物的β-内酰胺环结构,或通过磷酸化作用改变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使药物失去抗菌活性。临床常通过联合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来增强疗效。

2.靶位改变

细菌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抗生素作用靶点的蛋白结构。如肺炎链球菌通过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异,使青霉素无法与细胞壁合成酶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改变拓扑异构酶结构,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结合效率。

3.生物膜形成

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物理屏障。这种三维结构能将菌体包裹其中,阻碍抗生素渗透并降低代谢活性,使常规剂量药物难以穿透生物膜发挥作用。

4.主动外排

细菌细胞膜上的外排泵蛋白能将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主动泵出细胞。这种能量依赖型运输系统工作效率极高,如大肠杆菌的AcrAB-TolC系统每分钟可排出数千个药物分子。

5.基因突变

耐药基因通过质粒、转座子在菌群间水平转移。NDM-1基因可使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mecA基因介导甲氧西林耐药,这些基因可在不同菌种间快速传播,导致耐药性扩散。

若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足量、足疗程原则,避免随意更换药物或提前停药。临床常用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特殊级抗生素进行治疗,具体方案需由感染科医生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