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但日常接触是否会导致传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处于活动期且未规范治疗时,传染性较强。
肺结核的传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传染源排菌、传播途径通畅、易感人群暴露。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喷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这些微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可达数小时。健康人持续吸入这种带菌气溶胶才可能感染。普通社交场合的短暂接触,如共同就餐、握手等行为,实际传播概率较低。
对于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若患者痰涂片检查呈阳性,未进行有效隔离和治疗,长期密切接触确实存在较高感染风险。建议患者居住单独通风房间,咳嗽时用肘部遮掩,痰液需消毒处理。家属可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潜伏感染,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化疗。
确诊患者应全程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通常在规范治疗2-3周后传染性会显著降低。家庭成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易感人群可接种卡介苗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