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期间需注意的妇产科建议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心理调节以及定期复查等方面。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1、个人卫生
产后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及时更换卫生巾及内裤。若存在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消毒。恶露排出期间避免盆浴,防止感染。同时注意室内通风,维持适宜温湿度。
2、合理饮食
产后饮食应营养均衡,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及新鲜果蔬。哺乳期产妇每日需额外补充500kcal热量,多饮水保证乳汁分泌。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预防产后便秘及体重过度增加。
3、适当锻炼
自然分娩后6-12小时可尝试下床活动,剖宫产术后24小时需在家人协助下翻身。产后2周可进行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训练,6周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有氧运动。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锻炼或提重物,防止子宫脱垂。
4、心理调节
关注产妇情绪变化,家人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约10-20%产妇可能出现产后抑郁,若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症状,需及时寻求心理科或妇产科医生帮助。
5、定期复查
产后42天需进行妇科检查,评估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及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哺乳期需定期监测乳腺健康,出现乳汁淤积、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产后恢复期间若出现发热超过38℃、恶露异味、持续性腹痛或出血量突然增多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建议产妇遵医嘱进行产后康复治疗,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采用不科学的恢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