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当肝脏受损时,胆红素代谢障碍会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部分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至尿液中,引起尿色变深,呈现深黄色或茶色。这种情况常伴随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
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能造成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结合与排泄功能。胆汁淤积性疾病如胆管结石或肿瘤,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进而影响尿液颜色。此外,长期饮酒或服用肝毒性药物的人群,出现尿液颜色异常时应警惕肝功能损伤。
若发现尿液颜色持续加深,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测、尿常规及腹部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分摄入,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摄入。出现巩膜黄疸、乏力等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