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不适、肝胆系统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典型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感染量和个人体质而异,需结合具体检查结果判断。
1、消化道不适
肝吸虫寄生在胆管时,可能刺激局部黏膜并影响胆汁排泄,导致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腹泻,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脂肪或食物残渣。
2、肝胆系统异常
成虫长期阻塞胆管可能引发肝区压痛、肝肿大,严重时伴随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感染持续数年者可能出现胆管炎、胆囊结石,甚至肝硬化,此时可能出现腹水、蜘蛛痣等体征。
3、过敏反应
虫体代谢产物作为致敏原,可引发荨麻疹、皮肤瘙痒、发热等全身反应。血常规检查常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这种免疫应答在急性感染期尤为明显。
若近期食用过未煮熟的淡水鱼虾且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感染科就诊。通过粪便虫卵检测、血清抗体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治疗期间需避免摄入生鱼生虾,防止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