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可通过避免生食淡水鱼虾、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管理、保持个人卫生以及定期检查等措施进行预防。该病主要因食用未煮熟的含囊蚴淡水鱼虾所致,需从多个环节阻断传播途径。
1、避免生食淡水鱼虾
肝吸虫的囊蚴常寄生于淡水鱼虾体内,生食或半生食此类食物易导致感染。建议将鱼虾彻底煮熟至中心温度达90℃以上,避免腌制、醉虾、刺身等未充分加热的烹饪方式,处理生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需分开使用。
2、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厨房卫生管理,处理水产品后需用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在外就餐时选择卫生达标的餐厅,避免食用街头摊贩售卖的生腌水产品。购买正规渠道的鱼虾,冷冻处理需在-20℃保存24小时以上才能灭活囊蚴。
3、加强水源管理
改善卫生设施,避免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水体。在流行区域应进行饮用水过滤或煮沸,养殖水产品的水域需实施灭螺措施,切断肝吸虫中间宿主(螺类)的生存环境。
4、保持个人卫生
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体后及时清洁双手,特别是从事水产养殖、加工行业的人员,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手套。教育儿童不要在疫区池塘边玩耍,防止误食被污染的水生植物。
5、定期检查
流行区域居民建议每年进行粪便虫卵检测,从事渔业、餐饮业的高危职业人群应加强筛查。确诊感染者需遵医嘱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家庭成员应同步检查。
出现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曾有生食史者需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疫区居民建议每半年进行肝胆系统超声检查,养殖户应定期对鱼塘进行消毒灭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