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排异反应、感染、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以及原发病复发等,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
1、排异反应
肝移植后免疫系统可能攻击新肝脏,出现急性或慢性排异反应。急性排异反应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黄疸等,可通过病理活检确诊,需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慢性排异反应多发生在术后数月,可能逐渐导致肝功能衰竭,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环孢素等药物控制。
2、感染
术后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见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巨细胞病毒再激活可引发肝炎或肠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可降低风险。若出现高热、咳痰等症状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3、血管并发症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移植肝无功能。表现为转氨酶急剧升高、胆汁分泌减少,多需血管介入溶栓或手术取栓。门静脉狭窄或血栓也可能影响肝脏血流,需通过超声检查定期监测血流速度。
4、胆道并发症
包括胆管狭窄、胆漏或胆泥形成。胆管狭窄可引起黄疸、皮肤瘙痒,需通过ERCP放置支架或手术重建胆道。胆漏多发生于术后早期,表现为腹腔引流液呈胆汁样,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修补。
5、原发病复发
若原发病为乙肝、肝癌等,术后可能复发。乙肝复发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肝癌复发与术前肿瘤分期相关,需结合AFP检测和影像学随访,必要时进行介入或靶向治疗。
肝移植后需严格遵循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术后3个月内每周复查肝功能、血药浓度,每半年进行肝脏超声及病毒学监测。出现乏力、黄疸、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