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手术风险主要包括术后感染、排斥反应、手术并发症、药物副作用及原发病复发等,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多数风险可通过规范管理得到有效控制。手术风险程度与患者个体情况、术后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1、术后感染
肝移植手术后因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较为常见,需通过预防性抗生素及定期监测降低风险。
2、排斥反应
约10%-30%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发热等症状。通过他克莫司、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结合定期肝活检监测,多数可得到有效控制。
3、手术并发症
包括术中出血、血管吻合口狭窄或血栓形成,发生率约5%-15%。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术后超声检查监测可早期发现胆道狭窄、肝动脉血栓等问题,必要时需二次手术干预。
4、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约4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需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并调整剂量。
5、原发病复发
乙肝、肝癌等疾病存在复发风险,肝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约10%-20%。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征兆。
肝移植手术作为终末期肝病有效治疗手段,建议选择具备丰富经验的移植中心实施手术。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排斥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药浓度及影像学检查。出现黄疸、腹水加重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可显著提升长期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