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血症的常见病因包括水分丢失过多、水分摄入不足以及钠摄入过量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并接受规范治疗。
1、水分丢失过多
肾性水分丢失常见于尿崩症或长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患者肾脏无法正常浓缩尿液,导致大量低渗尿排出。非肾性水分丢失包括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烧伤后体液渗出,此时体液丢失多于钠离子丢失,造成血钠浓度升高。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去氨加压素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调节水钠平衡。
2、水分摄入不足
昏迷患者因无法自主饮水导致入量不足,老年人群可能因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而饮水减少。婴幼儿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主动饮水受限。这种情况需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变化。
3、钠摄入过量
临床常见于过度输注3%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等高渗溶液。偶见因大量服用含钠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或镇痛剂)导致血钠骤升。治疗需立即停止钠输入,并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促进钠排泄,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日常发现血钠水平异常升高时,应及时排查用药情况并记录出入水量。伴有意识改变、抽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补液方案,定期复查电解质,避免自行使用利尿剂或过量补充盐水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