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存在性行为相关风险因素、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人群。建议定期筛查并接种疫苗以降低患病风险。
1、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是宫颈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16型、18型)持续感染超过2年。病毒可通过整合宿主基因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浸润癌。建议通过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
2、存在性行为相关风险因素
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16岁、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存在HPV感染等情况,会显著增加病毒暴露风险。此外,多次妊娠或流产造成的宫颈损伤也会破坏局部免疫屏障,建议使用避孕套并保持单一性伴侣关系。
3、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因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HPV病毒,其宫颈癌发病风险较常人增高5-10倍。这类人群需每6个月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监测。
4、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
连续服用避孕药超过5年可能改变宫颈黏液性质,削弱其抵御病原体的能力。研究显示用药5-9年者风险增加60%,超过10年者风险翻倍,停药后风险会逐渐下降。
具有上述高危因素者应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21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做TCT检测。接种HPV疫苗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的发生,但接种后仍需按医嘱坚持筛查。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排液等症状,需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阴道镜活检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