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病原体感染、机械性损伤以及化学刺激等因素有关。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此外还与分娩或手术创伤有关。
1、病原体感染
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感染宫颈黏膜,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支原体、链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也可引起感染。患者常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需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奇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2、机械性损伤
分娩、人工流产或宫腔镜手术等操作可能导致宫颈组织损伤,局部黏膜屏障破坏后易继发细菌感染。术后需保持外阴清洁,出现异常排液或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使用甲硝唑栓、保妇康栓等药物治疗。
3、化学刺激
长期使用高浓度阴道洗液或置入腐蚀性药物,可能破坏宫颈及阴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化学性炎症。日常应避免自行冲洗阴道,出现灼痛、瘙痒等症状需停用相关产品,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微环境。
存在上述高危因素者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急性期需禁止性生活。若出现脓性分泌物、性交后出血或下腹坠胀感持续加重,应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宫颈刮片、HPV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后开展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