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正确手法一般包括工具准备、体位选择、刮拭角度及操作顺序等步骤,需根据部位调整方法并控制力度。正确操作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减少皮肤损伤风险。
1、工具准备
刮痧前需选择边缘光滑的牛角刮痧板或玉石板,使用前用75%酒精消毒。在待刮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或润滑油,可减少摩擦并避免表皮破损。
2、体位摆放
根据刮拭部位选择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皮肤并保持肌肉放松。如刮背部可采用俯卧位,颈部刮痧则适合端坐位,确保操作时身体稳定。
3、刮拭角度
刮板与皮肤呈45度角,沿经络走向单向刮拭。背部采用自上而下直线刮法,肩部从颈根部向肩峰处刮,四肢部位沿长轴方向刮拭。
4、力度控制
初始力度宜轻,逐渐加重至可耐受程度,以皮肤潮红或出现粟粒状痧点为度。每个部位刮10-20次,同一部位出痧后不宜重复刮拭。
5、操作顺序
按头部-颈部-背部-胸腹部-四肢的顺序进行。刮拭方向应保持一致性,避免来回刮拭,结束后用干净纸巾吸除多余刮痧油。
刮痧后需注意保暖,4小时内避免洗澡及吹风。凝血功能异常、皮肤破损或妊娠期人群不宜进行刮痧。建议初次操作者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体质差异调整刮拭时间和力度,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