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出现HIV急性期症状需结合临床表现、高危性行为史及实验室检测综合评估。由于急性期症状缺乏特异性,通常不能仅凭症状确诊,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
HIV急性期症状多出现在感染后2-4周,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乏力等类流感症状,约40%-90%感染者会出现皮疹,多呈红色斑丘疹分布于躯干部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或口腔溃疡。但这些症状与普通病毒感染高度相似,且约20%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症状。
若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HIV高危暴露行为后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在窗口期后(通常为4-6周)进行HIV抗体检测或核酸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在感染后18天左右检出,核酸检测可将窗口期缩短至10天左右。需注意,急性期病毒载量极高,此时传染性最强。
出现疑似症状不必过度恐慌,但建议所有高危暴露者及时到疾控中心或医院进行专业检测。即便检测结果为阴性,仍建议在3个月后进行复检以完全排除感染可能。日常应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必要时可遵医嘱采用暴露后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