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频率需根据个人体质、健康状况及调理目的来决定,通常建议每周2到3次,但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对于不同人群和需求,艾灸的频率可能有所差异,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艾灸属于中医传统疗法,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药性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对于体质偏寒或阳虚的人群,若用于日常保健,每周2到3次较为适宜;若用于急性疼痛缓解,如受凉引起的关节痛,可短期内每日一次,但连续治疗不超过7天。慢性疾病调理时,通常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疗程结束后需暂停一段时间。体质虚弱者应减少频率至每周1到2次,避免过度耗伤气血。此外,艾灸时间每次以15到30分钟为宜,局部皮肤出现潮红即可停止。
需注意艾灸后避免受风或接触冷水,防止寒邪入侵。孕妇、高热患者、皮肤破损或过敏者不宜艾灸。若艾灸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中医师。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或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艾灸方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