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喉咙部位易受机会性感染或出现相关病变,常见的喉咙症状主要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疱疹性咽炎、咽部溃疡以及淋巴组织增生等,具体表现因感染类型而异。
1、口腔念珠菌病
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白假丝酵母菌易在口腔黏膜大量繁殖,表现为咽部或口腔黏膜覆盖白色斑片,刮除后可见充血基底。此类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2、口腔毛状白斑
多与Epstein-Barr病毒感染相关,常见于舌侧缘或咽部,表现为无法刮除的白色绒毛状突起,表面粗糙。可局部使用维A酸乳膏改善症状,必要时需配合抗病毒治疗。
3、疱疹性咽炎
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表现为咽部成簇水疱或溃疡,伴明显疼痛。临床常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加强营养支持。
4、咽部溃疡
可能由巨细胞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能与卡波西肉瘤等恶性肿瘤相关。溃疡面常覆盖灰白色伪膜,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使用更昔洛韦胶囊等药物治疗。
5、淋巴组织增生
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可能与EB病毒持续感染有关,表现为咽后壁颗粒状隆起,通常无疼痛但可能影响吞咽功能。需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控制艾滋病病情,必要时行局部处理。
艾滋病患者出现上述喉咙症状往往提示免疫功能严重低下,需及时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评估。治疗需在传染病专科医生指导下,结合抗病毒治疗与机会性感染控制方案,禁止自行使用激素或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