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一般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潜伏期是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到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的时期,此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体内病毒仍可传播给他人。
艾滋病潜伏期的传染性主要与病毒持续复制有关。HIV病毒在潜伏期仍然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仍具有传染性。由于感染者可能未察觉自身感染状态,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等高危传播行为。
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染风险。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此时通过性行为传播的风险可降低96%以上。但需注意药物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中断治疗可能导致病毒反弹。
日常应避免共用注射器、保持单一性伴侣并正确使用安全套。若发生高危暴露,72小时内可通过暴露后预防阻断降低感染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确诊感染者应及时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接受规范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