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拔罐出水泡是体内湿气重怎么回事?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拔罐后出现水泡可能与体内湿气重有关,也可能是操作不当、皮肤敏感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水泡较多或伴随感染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1、体内湿气重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时,湿邪易滞留于体表或经络,拔罐时负压刺激可能加速局部气血运行,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此类情况常伴随身体困重、舌苔厚腻等症状。调理上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二妙丸、香砂六君丸等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同时配合艾灸、针灸等疗法改善体质。

2、操作不当

拔罐时留罐时间过长、罐体温度过高或负压力度过大,均可能因过度刺激表皮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组织液外渗形成水泡。建议选择专业机构操作,留罐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罐体温度避免超过45℃。若已出现水泡,小水泡可自行吸收,较大水泡需消毒后无菌穿刺引流。

3、皮肤敏感

部分人群皮肤角质层较薄或存在瘢痕体质,拔罐时负压易造成表皮与真皮层分离,形成水泡。此类情况常伴有局部红肿、瘙痒等反应。建议此类人群避免拔罐,可选择刮痧、红外线理疗等刺激性较小的疗法。若已形成水泡,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湿润烧伤膏预防感染。

拔罐后出现水泡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直径小于1厘米的水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每日碘伏消毒2次即可。若水泡破溃渗液、周围皮肤发红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居住潮湿环境,湿气重者可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等食物辅助调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