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拔罐的好处科学依据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拔罐作为传统中医疗法,通常具有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改善局部炎症等作用。其机制主要基于负压刺激和局部生理反应,现代研究也逐步验证了部分效果。

1、缓解疼痛

拔罐产生的负压可刺激皮肤和皮下组织,抑制疼痛相关的神经末梢信号传递,同时促进内啡肽等天然镇痛物质释放。研究发现,拔罐后局部组织P物质水平下降,可能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有关。

2、促进血液循环

负压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速血流速度约30%-50%。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带走代谢废物,为组织提供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对慢性劳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3、放松肌肉

负压牵拉可降低肌梭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状态。实验显示拔罐后肌电活动显著降低,肌肉张力下降持续时间可达48小时,这对运动后乳酸堆积或长期姿势不良引发的僵硬效果明显。

4、调节免疫功能

拔罐刺激可激活皮肤朗格汉斯细胞,促进IL-6、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临床观察发现,定期拔罐者唾液IgA水平提升约15%,表明其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

5、改善局部炎症

负压环境能促进组织液回流,加速炎性介质代谢。动物实验表明,拔罐可使局部组胺浓度下降40%,前列腺素E2减少25%,这对亚急性筋膜炎或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有帮助。

进行拔罐治疗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前需评估皮肤状态,凝血功能障碍或皮肤破损者不宜进行。治疗后注意保暖避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水疱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