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的口腔创面护理通常包括局部压迫止血、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避免刺激以及遵医嘱用药等方法,有助于促进愈合和预防感染。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风险,加速恢复过程。
1、局部压迫止血
拔牙后医生会在创面放置棉球或纱布,需紧咬30分钟左右,通过压迫帮助血液凝固形成保护性血凝块。24小时内唾液带有血丝属正常现象,但需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伤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继发出血。
2、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避免水流冲刷导致血凝块脱落。24小时后可轻柔刷牙,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水含漱,每次进食后需清洁,注意避开创面区域。建议采用倾斜45度的巴氏刷牙法,保持口腔卫生的同时减少刺激。
3、调整饮食结构
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或软食,如牛奶、冰淇淋、鸡蛋羹等,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局部血管收缩。需避免过热、辛辣、坚硬食物,术后1周内建议用健侧咀嚼,防止食物残渣嵌入创面或机械性损伤愈合中的组织。
4、避免创面刺激
术后48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因尼古丁和酒精会延缓愈合。勿用舌头舔舐或手指触碰创面,打喷嚏时注意捂住口鼻,避免气压骤变导致血凝块移位。术后3天内减少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
5、遵医嘱用药
若存在感染风险或复杂拔牙情况,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预防感染,配合布洛芬等止痛药缓解不适。部分患者可使用含有氯己定的口腔凝胶局部涂抹,但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拔牙后需密切观察创面情况,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肿胀加重或发热至38.5℃以上,应及时复诊。术后7-10天拆线期间避免用吸管饮水,防止负压影响愈合。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白色伪膜属正常修复现象,切忌强行剥离。遵循术后注意事项可显著降低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确保创面顺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