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导致咽喉部假膜形成及全身中毒症状。预防白喉的主要方式是接种含白喉类毒素的疫苗,我国常规接种的是百白破联合疫苗。
白喉杆菌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并形成灰白色假膜,严重时可引发心肌炎、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患者常表现为咽痛、发热、犬吠样咳嗽,假膜脱落可能阻塞气道造成窒息。该病在疫苗普及前曾广泛流行,现因计划免疫的实施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我国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基础免疫共接种4剂次,分别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6周岁时需加强接种白破疫苗以维持免疫力。成人若前往流行地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咨询医生补种含白喉成分的加强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通常2-3天可自行缓解。
保持疫苗接种是预防白喉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应按照免疫程序及时带儿童接种。若出现疑似白喉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就医,密切接触者需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用药。我国已将白喉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规范的疫苗接种使该病得到了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