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蝎子蜇伤后可通过冲洗伤口、冷敷处理、制动患肢、药物止痛及及时就医等方法快速止痛和应急处理。家庭处理需注意避免挤压伤口,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立即就医。
1、冲洗伤口
被蝎子蜇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持续10~15分钟。蝎子毒液多呈酸性,碱性肥皂水有助于中和毒素,减少毒液吸收,同时冲洗能清除伤口表面残留的毒刺或分泌物。
2、冷敷处理
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敷贴敷于蜇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可收缩局部血管,减缓毒素扩散速度,同时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缓解肿胀和灼痛感。
3、制动患肢
若蜇伤部位位于四肢,应减少患肢活动,可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关节。活动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毒素随血液扩散至全身,制动能有效延缓毒素吸收,减轻全身中毒反应。
4、药物止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若出现皮肤瘙痒或红肿,可局部涂抹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缓解炎症反应。
5、及时就医
儿童、老年人被蜇伤,或出现呼吸困难、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严重蝎毒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肺水肿等并发症,需通过抗蝎毒血清及心电监护进行抢救。
被蝎子蜇伤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及意识状态。避免用嘴吸吮伤口,以免口腔细菌引发感染;不可使用止血带结扎患肢,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蜇伤部位48小时内避免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加重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