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大时可通过调整作息习惯、进行放松训练、改善睡眠环境等方式提高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佳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调整作息习惯是改善睡眠的基础。建议每天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即使节假日也尽量保持规律。午睡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白天长时间补觉影响夜间睡眠节律。睡前1小时应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
进行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可通过交替绷紧和放松肌群来消除躯体紧张,每次练习20分钟为宜。正念冥想训练时可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当思维游离时温和地将意识带回,持续练习能降低焦虑水平。腹式呼吸法采用鼻吸口呼方式,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收缩腹肌,每分钟6-8次的呼吸频率效果最佳。
改善睡眠环境能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卧室温度控制在16-19℃为宜,使用遮光窗帘保持黑暗环境。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高度适宜的枕头,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必要时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隔绝环境噪音。睡前1小时可饮用温热牛奶或洋甘菊茶,但需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
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且持续超过2周,建议到睡眠专科门诊就诊。医生可能会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睡眠结构,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适度运动,但睡前3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培养"床只用于睡眠"的条件反射,若卧床20分钟仍无法入睡,可起身进行放松活动直至有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