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叮咬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包括皮肤红肿、荨麻疹以及继发感染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具体表现因个体免疫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
1、皮肤红肿
跳蚤唾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叮咬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或斑块,常伴随剧烈瘙痒。这种局部炎症反应通常在叮咬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可持续数天。
2、荨麻疹
部分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风团样皮疹,表现为皮肤表面隆起的红色斑块,形状不规则且边界清晰。这种速发型过敏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有关,可能扩散至非叮咬区域。
3、继发感染
反复搔抓皮肤可能造成表皮破损,使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脓疱疮、毛囊炎等细菌性感染。感染部位可能出现渗液、结痂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出现跳蚤叮咬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局部冷敷有助于缓解肿胀和瘙痒。若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或晕厥等全身过敏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日常需保持环境清洁,必要时使用驱虫剂预防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