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出现水泡需根据水泡大小和感染风险选择处理方式,通常包括避免自行刺破、消毒处理、保护创面等方法,患者应尽早就医评估。
1、避免自行刺破
糖尿病足水泡若未破损且体积较小,患者不可自行刺破或挤压,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细菌侵入。此时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减少摩擦刺激。
2、消毒处理
若水泡已破溃或存在渗液,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碘伏、氯己定等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操作时需佩戴无菌手套,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3、保护创面
清洁消毒后可覆盖无菌纱布或水胶体敷料,吸收渗出液并隔离外界污染。需每日观察创面情况,若敷料被渗液浸透需及时更换,同时避免患足受压或过度活动。
糖尿病足水泡处理不当可能诱发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避免赤脚行走。建议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餐后10mmol/L以下,出现足部温度异常、疼痛加剧或水泡增大时,应立即前往内分泌科或足病专科就诊。所有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使用偏方或刺激性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