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当、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大等行为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若长期存在上述情况,可能引发入睡困难、多梦等表现,建议及时调整生活习惯。
1、使用电子设备
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昼夜节律,导致入睡时间延长或睡眠深度不足。同时,刷视频或玩游戏可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一步干扰睡眠。
2、饮食不当
睡前2小时内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浓茶,或食用高脂、辛辣食物,可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或加重胃肠负担。例如咖啡因的半衰期约5小时,可能延迟入睡时间;高脂食物消化缓慢易引发胃胀、反酸等不适,影响睡眠连续性。
3、剧烈运动
晚上进行高强度运动如跑步、力量训练等,会使核心体温升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到适合入睡的状态。建议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瑜伽、拉伸等舒缓活动。
4、情绪波动大
睡前与人争吵、过度思考工作问题或观看刺激性的影视内容,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皮质醇水平升高,出现心跳加快、思绪纷乱等症状,使入睡困难或出现多梦、早醒等情况。
改善睡眠质量需建立规律作息,建议睡前1小时调暗灯光、保持环境安静,可用温水泡脚或听轻音乐放松身心。若持续存在失眠问题,应到睡眠专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焦虑、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