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可能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尿路梗阻等原因有关,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控制原发病、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透析治疗以及肾移植等治疗方案,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控制原发病
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损害肾功能,导致肌酐升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等降压药,延缓肾功能恶化。
2、调整饮食
肾功能受损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建议0.6-0.8g/kg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同时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g,避免腌制食品。若存在高钾血症,需限制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减轻肾脏负担。
3、药物治疗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用炭片、尿毒清颗粒等吸附肠道毒素。若合并水肿,可短期使用呋塞米利尿消肿。中成药如海昆肾喜胶囊可能辅助改善肾功能,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4、透析治疗
当肌酐超过707μmol/L或出现严重水肿、高钾血症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需要临时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则需长期规律透析。
5、肾移植
终末期肾病患者若符合手术条件,可考虑肾移植术。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移植肾功能。
肌酐升高患者需避免使用布洛芬、庆大霉素等肾毒性药物,限制剧烈运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动态观察肌酐变化。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