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化疗药物如何影响肝功能指标

陶思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其机制主要包括直接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代谢负担加重等。这些变化通常通过血液检测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反映。

1、直接肝细胞损伤

部分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等会直接破坏肝细胞膜结构,导致肝细胞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释放入血。这种损伤可能表现为转氨酶水平短期内显著升高,严重时可伴随凝血功能异常。

2、胆汁淤积

紫杉醇、甲氨蝶呤等药物可能干扰胆管上皮细胞功能,抑制胆汁正常排泄,造成结合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排除胆道梗阻。

3、代谢负担加重

肝脏作为药物代谢主要器官,在长期使用阿霉素、氟尿嘧啶等化疗药时,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持续活跃可能导致肝细胞能量耗竭,表现为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

接受化疗期间应每周监测肝功能指标,发现ALT超过正常值3倍或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时,应及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必要时调整化疗方案。所有治疗调整需在肿瘤科和肝病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停药影响抗肿瘤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