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康复训练需注意遵循医嘱、循序渐进、预防并发症等问题,通常需结合个体恢复情况制定计划。术后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活动,避免过度训练影响愈合,同时关注伤口护理及心理调整。
1、遵循医嘱
骨科术后康复方案需根据手术类型、损伤程度及个人体质制定。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强度及方式进行训练,不可自行增减项目或提前负重。如关节置换术后需在保护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脊柱手术患者需佩戴支具进行稳定性训练。擅自改变训练计划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假体松动等严重后果。
2、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应分阶段推进,术后1-2周以肌肉等长收缩、被动活动为主,3-6周逐步增加主动关节活动,6周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加强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时长控制在30-60分钟,以次日无肿胀疼痛加重为度。若出现训练后持续疼痛超过2小时或关节肿胀发热,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3、预防并发症
康复期间需重点关注深静脉血栓预防,每日进行踝泵运动200-300次,使用气压治疗仪辅助循环。伤口护理应保持干燥清洁,术后2周内避免沾水,观察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征象。长期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进行肺部叩击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
康复期间需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和功能评估,术后第1个月每周复诊,第2-3个月每两周复诊。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弹响、突发疼痛或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检查。建议建立康复日记,详细记录每日训练内容、身体反应及功能改善情况,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