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肛门出血在儿童中常见原因有哪些

李俊 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肛门出血在儿童中可能与肛裂、便秘、肠道感染、息肉或肛周皮炎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肛裂

儿童肛门黏膜较脆弱,长期便秘或排便困难时可能造成肛管皮肤撕裂,导致排便后出现鲜红色血丝附着于粪便表面。通常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促进愈合,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症状。

2、便秘

饮食结构不合理或水分摄入不足时,干燥粪便摩擦直肠黏膜可能引发出血,常伴随排便费力、大便干结呈羊粪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软化粪便,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3、肠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黏液脓血便,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通常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或止泻治疗。

4、息肉

幼年性息肉是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息肉表面糜烂可能导致无痛性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并与粪便混合。确诊需通过肠镜检查,较大息肉需在内镜下切除。

5、肛周皮炎

尿布疹或过敏性皮肤病导致肛周皮肤破损时,可能出现擦拭后纸巾染血的情况,局部可见红斑、丘疹。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改善皮肤屏障。

若儿童肛门出血量较大、反复发作或伴随哭闹不安、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肠套叠、梅克尔憩室等急症。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避免过度擦拭,适当增加饮水量和果蔬摄入以维持正常排便。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使用止血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