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区疼痛的位置在CT中通常通过解剖标志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定位。定位方法主要包括解剖标志定位、影像特征识别以及增强扫描辅助确认。
1、解剖标志定位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上腹部,右叶占据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左叶延伸至左季肋区。CT横断面图像中,肝右叶上界约平第5-6肋间隙,下界至右肋缘。肝左叶靠近剑突下方,与胃底相邻。定位时可参考脊柱、肋骨、膈肌等周围结构,如肝右叶后缘紧贴右肾前缘。
2、影像特征识别
正常肝实质CT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CT值约40-60HU。肝内管道系统中,门静脉分支走行较直且管径粗于肝静脉,肝静脉呈放射状汇入下腔静脉。肝区疼痛相关病变如囊肿、肿瘤等,CT可显示异常密度灶。例如肝囊肿为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肝癌多表现为动脉期强化灶。
3、增强扫描辅助
通过对比剂动态增强可明确肝段划分。门静脉期肝实质明显强化,肝静脉显示更清晰。Couinaud肝段划分法依据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将肝脏分为8段,例如IV段位于左内叶,VIII段位于右前叶上部。疼痛区域对应的肝段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精确定位。
肝区疼痛的CT定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若CT发现占位性病变或异常密度影,应进一步进行MRI或穿刺活检。建议患者在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生共同评估下明确诊断,避免自行解读影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