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胆固醇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可能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血糖升高以及头痛等,这些反应因人而异,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1、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不适,这些症状通常与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有关,可通过调整服药时间或与食物同服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2、肝功能异常
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水平升高,尤其在治疗初期更为常见。建议用药后1-3个月复查肝功能,若指标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3、肌肉疼痛
约5%-10%患者可能出现肌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当出现持续肌肉不适或尿液颜色变深时,需立即停药并检测肌酸激酶水平。
4、血糖升高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影响糖代谢,使空腹血糖升高0.5-1mmol/L。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
5、头痛
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头部胀痛或头晕,通常与药物扩张血管作用相关。症状较轻时可观察2-3周,多数患者会逐渐耐受。
服用降胆固醇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建议每3-6个月复查相关指标。出现肌肉持续性酸痛、皮肤黄染或严重胃肠道反应时,应立即就医。切勿因担心副作用自行停药,药物调整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保持低胆固醇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减少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