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一般治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评估后选择。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避免延误病情。
1、抗凝治疗
抗凝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方式,通过抑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需根据患者肾功能、出血风险调整剂量。治疗初期需监测凝血功能,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部分高危患者需长期用药。
2、溶栓治疗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通过激活纤溶系统快速溶解血栓。常用药物有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阿替普酶等,给药时间窗通常在发病后14天内。需注意溶栓治疗可能引发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高龄或存在出血倾向者需谨慎使用。
3、介入治疗
对于存在溶栓禁忌或溶栓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导管介入治疗。包括导管引导下血栓抽吸术、机械碎栓术等微创手术,可直接清除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术后需联合抗凝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手术治疗
当血栓位于肺动脉主干且介入治疗无效时,需行肺动脉血栓清除术。该手术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通过开胸直接取出阻塞血管的血栓,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5、一般治疗
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血栓脱落、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善低氧血症、镇痛药物缓解胸痛等症状。对于出现右心功能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必要时使用多巴酚丁胺等强心药物支持循环。
肺栓塞属于临床急症,发病后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日常需穿着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D-二聚体及CT肺动脉造影。若出现咯血、头痛或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