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皮肤反应、疲劳、口腔黏膜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一般可通过皮肤护理、调整作息、口腔护理、饮食调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应对。具体措施需根据个人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皮肤护理
放疗可能导致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红肿、脱皮或瘙痒。患者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出现破溃渗液,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2、调整作息
放疗后常伴随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建议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
3、口腔护理
头颈部放疗易引起口腔溃疡、口干。每日需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或康复新液含漱3-4次,避免进食辛辣、过烫食物。出现严重黏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促进愈合。
4、饮食调理
腹部放疗可能引发恶心、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建议选择小米粥、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腹泻严重时可口服蒙脱石散,并注意补充电解质。
5、药物治疗
骨髓抑制多表现为白细胞降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当白细胞<3×10^9/L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榆升白片、利可君片等升白药物,必要时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
放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每周进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监测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