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房颤患者的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影响心脏功能,长期未控制可能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但及时干预可降低该风险。
房颤发生时,心房失去正常收缩节律,导致心室率不规则且可能过快。这种持续性的快速心室率会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可能引起心肌重构和心脏扩大。此外,房颤导致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心脏泵血效率降低约20%-30%,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对于原本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房颤更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如果房颤患者心室率得到有效控制,例如通过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将静息心率维持在60-100次/分钟,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通常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但对于持续性房颤超过48小时未纠正,或伴有严重心脏结构改变的患者,进展为心力衰竭的风险可达正常人群的3倍以上。建议房颤患者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出现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