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绝对遗传性疾病。多数情况下,房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遗传因素导致房颤的概率较低。
房颤的遗传风险主要体现在基因多态性方面,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心脏电活动异常或结构改变的风险。有研究显示,父母中若有一方患房颤,子女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约30%。但这类遗传易感性通常需要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才会发病。除遗传因素外,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是更常见的诱因,长期饮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建议有房颤家族史的人群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压和心率。40岁以上人群可每年进行心电图,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