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常见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维生素B12缺乏、乳酸酸中毒、低血糖以及肝肾功能影响等,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
1、胃肠道反应
约30%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腹部不适,这与药物延缓胃肠道蠕动、改变肠道菌群有关。建议随餐服用或从小剂量起始,通常2-3周后症状可逐渐耐受。若持续存在严重腹泻,需评估是否存在乳酸性酸中毒风险。
2、维生素B12缺乏
长期服用可能抑制回肠末端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周围神经病变。建议用药3年后每年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缺乏者可口服甲钴胺片或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补充。
3、乳酸酸中毒
发生率低于0.1%,但病死率高达50%,常见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酗酒或休克患者。早期表现为深大呼吸、乏力、嗜睡,血乳酸>5mmol/L可确诊。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停用药物,并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4、低血糖
单用二甲双胍低血糖风险较低,但与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联用时发生率升高至10%-15%。老年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指尖血糖,外出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出现心悸、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时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
5、肝肾功能影响
通过肾脏原型排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30ml/min/1.73m²时禁用。用药期间每3-6个月监测肝酶和肾功能,合并急性胃肠炎、脱水等状况时应暂停用药,避免药物蓄积。
使用二甲双胍期间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定期进行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若出现严重腹痛、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需立即停药并急诊就医。65岁以上老年患者建议选用缓释剂型以减少胃肠道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