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患者的衣物一般不会携带病毒,但若衣物被患者血液等体液污染,则可能残留病毒。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进入人体。患者血液中存在病毒的时间通常为发病后2-7天,此期间若蚊虫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可能导致病毒传播。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弱,常规干燥环境下难以长期存活。
若患者的血液、唾液等体液直接沾染在衣物上,病毒可能在潮湿环境中短暂存活数小时。这种情况下接触被污染的衣物存在理论上的感染风险,但实际通过衣物间接传播的病例尚无明确报道。日常清洗和晾晒即可有效灭活病毒。
建议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的衣物时佩戴手套,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清洗,并在阳光下充分晾晒。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日常应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