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长期不治疗可能引起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以及胆囊癌等风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情。
1、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长期存在于胆囊内,可能堵塞胆囊管或颈部,导致胆汁淤积并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可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胆囊化脓、穿孔,需紧急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切除胆囊。
2、胆管炎
较小的胆囊结石可能掉入胆总管,引发胆道梗阻和感染。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三联征,若未及时解除梗阻,可能进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率较高,需通过内镜取石或外科手术干预。
3、胰腺炎
胆囊结石通过胆总管排出时可能堵塞胰管开口,诱发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剧痛、血淀粉酶升高,重症胰腺炎可能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需禁食、抑制胰酶分泌及重症监护治疗。
4、胆囊癌
长期结石刺激胆囊黏膜可能引起慢性炎症及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胆囊癌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常属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10%。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或胆囊萎缩瓷化者癌变风险显著增加。
日常建议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变化,若出现持续性腹痛、皮肤黄染或体重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治疗方案需根据结石大小、胆囊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决定,包括药物溶石、保胆取石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具体需由肝胆外科医生评估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