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次氯酸钠灼伤皮肤如何急救处理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次氯酸钠灼伤皮肤时,可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清洁消毒、涂抹药物、覆盖保护以及及时就医处理。具体处理方法需根据灼伤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1、立即冲洗

皮肤接触次氯酸钠后,需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20分钟以上。冲洗时应避免水流压力过大导致皮肤破损,同时需注意清除可能残留在衣物或皮肤褶皱处的化学物质。若眼睛不慎接触,需撑开眼睑并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至少15分钟。

2、清洁消毒

冲洗完成后,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或专用化学灼伤清洁剂进一步清洗创面。禁止用力擦拭或摩擦受损皮肤,可用无菌纱布轻轻吸干水分。随后用0.9%氯化钠溶液或稀释碘伏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继发感染。

3、药物处理

浅表灼伤可局部涂抹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等促进创面修复的药物。若出现水疱,需由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抽吸处理。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短期外用利多卡因凝胶,但禁止自行刺破水疱或涂抹牙膏等偏方。

4、覆盖保护

使用无菌凡士林油纱或医用硅酮敷料覆盖创面,保持湿润环境。每日更换敷料时观察创面渗出情况,出现黄绿色分泌物或红肿热痛需警惕感染。四肢部位灼伤需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及时就医

中重度灼伤或累及面部、会阴等特殊部位时,需立即到烧伤专科就诊。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者,可能存在化学物质吸收中毒,需进行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就医时应携带化学物品原包装,便于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损伤程度。

次氯酸钠灼伤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迟发性组织损伤,即使初期处理得当也需密切观察。治疗期间避免阳光直射创面,严格遵循换药规范。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时,建议穿戴防护装备并掌握应急处置预案,工作场所应配备紧急冲淋设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