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通常是指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超过5天、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肿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治疗以免疫调节和抗炎为主,常用方法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抗凝、糖皮质激素等,严重并发症需针对性处理。
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在发病10天内大剂量输注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通常按每公斤体重2克单次给药,能有效中和炎症因子,改善全身血管炎性反应。治疗后24-48小时体温多可恢复正常。
2、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急性期采用高剂量(30-50mg/kg/d)发挥抗炎作用,退热后调整为低剂量(3-5mg/kg/d)维持6-8周,预防血栓形成。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胃肠反应明显者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3、糖皮质激素应用
对免疫球蛋白耐药者(约占10%-20%)可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为20-30mg/kg/d连用3天。重症病例可采用英夫利昔单抗等生物制剂,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监测感染风险。
4、并发症处理
冠状动脉瘤患者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或华法林抗凝,巨大动脉瘤(内径≥8mm)应考虑介入手术。心肌炎患者需限制活动,合并心力衰竭时应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时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口腔黏膜破损可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手足脱皮期间加强皮肤护理。恢复期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直至青春期。
确诊后应尽早住院治疗,发病7-10天内为最佳干预窗口期。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体温曲线、心电图及炎症指标变化。出院后需定期随访冠状动脉情况,疫苗接种需推迟至停药后3-11个月。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