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骨折通常会导致行走困难、坐立受限、下肢活动障碍、翻身不便以及日常活动受限等问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该情况多与骨折部位疼痛、稳定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1、行走困难
耻骨是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身体重量的传递和平衡。骨折后局部稳定性受损,患者在行走时由于骨盆受力增加,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导致步态异常或无法独立行走,常需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
2、坐立受限
坐位时耻骨需要承受上半身压力,骨折后受压可能引起疼痛加剧。患者常表现为坐下时动作迟缓、需双手支撑,严重者甚至无法维持坐姿,站立时也可能出现起身困难的情况。
3、下肢活动障碍
骨折可能刺激闭孔神经,导致髋关节外展、内收活动受限。患者常出现抬腿困难、穿脱裤子受限等情况,部分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4、翻身不便
卧床时骨盆需要承受扭转力,骨折断端摩擦可能产生疼痛。患者常保持被动体位,不敢随意翻身,夜间睡眠质量可能因此下降,长期卧床还可能增加压疮风险。
5、日常活动受限
上下楼梯需要骨盆交替负重,弯腰拾物需要髋关节屈曲,这些动作都可能加重骨折端移位风险。患者通常需要避免深蹲、跨步等动作,如厕、洗澡等基础生活活动也可能需要他人协助。
出现耻骨骨折后建议及时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后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骨盆稳定性训练、步态训练等康复治疗。恢复期间应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以防发生畸形愈合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