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包括鼻内镜检查、鼻部CT扫描、鼻部X线片以及磁共振成像等。具体检查方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后选择。
1、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是评估鼻中隔偏曲的常用手段,通过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插入鼻腔,可直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偏曲程度及是否合并鼻甲肥大等问题。此检查能清晰显示黏膜状态,辅助判断是否伴随鼻息肉或炎症。
2、鼻部CT扫描
高分辨率CT能三维重建鼻腔结构,精确显示鼻中隔骨与软骨的偏曲角度、厚度异常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术前评估、判断是否合并鼻窦炎或鼻腔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是制定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
3、鼻部X线片
X线侧位片可初步显示鼻中隔骨性部分的偏曲情况,但分辨率有限,无法观察软骨部及黏膜细节。通常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初步筛查手段,现已逐渐被CT取代。
4、磁共振成像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排查鼻腔肿瘤、脑脊液鼻漏等特殊情况。虽然不作为鼻中隔偏曲的常规检查,但在合并颅底异常或血管性疾病时具有补充诊断价值。
若出现持续性鼻塞、反复鼻出血或伴随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根据鼻腔通气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测等综合评估,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检查前需清除鼻腔分泌物,佩戴金属饰品者进行MRI前应提前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