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流脓涕时,正确清理鼻腔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局部用药、体位引流、避免用力擤鼻以及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结合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恢复。
1、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
使用等渗或高渗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鼻腔冲洗,可稀释脓性分泌物并清除鼻腔内的病原体和过敏原。建议选择专用洗鼻器,冲洗时头部稍偏向一侧,水流从一侧鼻孔进入后从另一侧流出,避免呛咳。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减轻黏膜水肿。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胶囊有助于稀化分泌物,必要时联合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短期使用。
3、体位引流
采取头低位的引流姿势,前组鼻窦炎取正坐位低头,后组鼻窦炎取俯卧位。配合热敷鼻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窦腔分泌物排出。
4、避免用力擤鼻
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捏住一侧鼻孔轻轻呼气。过度用力可能将感染性分泌物挤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或导致鼻黏膜机械性损伤加重出血风险。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接触粉尘及冷空气刺激。若脓涕持续超过10天伴头痛发热,或出现视力改变、面部肿胀等并发症表现,应及时就诊进行鼻内镜或CT检查,必要时行鼻窦穿刺冲洗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