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反酸烧心等,早期发现需结合症状监测及内镜检查。该病常见于长期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等人群,及时识别高危因素有助于早期干预。
1、胸骨后疼痛
贲门炎患者常出现胸骨后灼痛或隐痛,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或平躺时加重。这种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易与心绞痛混淆,但持续时间较长且与体位相关。
2、吞咽困难
炎症导致贲门黏膜充血水肿时,会出现吞咽梗阻感。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进食干硬食物时的短暂停滞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吞咽困难。
3、反酸和烧心
约60%患者存在胃内容物反流症状,夜间平卧时更明显。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可产生胸骨后烧灼感,严重者可能伴有口苦、咽喉异物感等食管外症状。
4、恶心呕吐
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恶心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偶见血性分泌物。反复呕吐可能加重贲门黏膜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5、上腹不适
部分患者伴随上腹部胀痛、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餐后加重,易被误认为普通胃炎。这种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常规抑酸药缓解效果有限。
早期发现贲门炎需关注高危人群,建议长期反酸或吞咽不适者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电子胃镜可直接观察贲门黏膜充血、糜烂等病变,结合病理活检能明确诊断。40岁以上人群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需警惕贲门癌变可能,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日常应注意避免过饱饮食,睡前3小时禁食,戒烟限酒。若症状持续2周不缓解,应及时到消化科就诊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