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与当归均具有补血作用,但二者在功效侧重、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上存在差异。白芍偏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当归长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需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
1、养血机制差异
白芍主要通过滋养肝阴、调和肝脾发挥间接补血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阴液亏虚导致的头晕目眩、月经量少等症。其含有的芍药苷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当归则直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其成分阿魏酸、当归多糖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适用于血虚萎黄、心悸失眠等症。
2、性味归经不同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更适合血虚兼有热象或阴虚火旺者。当归味甘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适用于血虚兼寒凝或血行不畅者,其温通之性可改善血寒痛经、风湿痹痛。
3、临床应用区别
白芍常与熟地黄、川芎配伍治疗肝郁血虚证,如逍遥散。当归多与黄芪、党参同用治疗气血两虚证,如当归补血汤。血虚兼瘀滞者宜选当归,血虚伴筋脉拘急者宜用白芍。
使用这两味药材前需经中医辨证,血热证慎用当归,脾胃虚寒者慎用白芍。二者在四物汤等经典方剂中常配伍使用,通过协同作用增强补血效果,但具体用法用量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