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与赤芍的功效区别主要在于养血调经与清热散瘀,两者均属中药芍药的不同炮制品,但具体应用有所侧重。白芍通常用于柔肝止痛,赤芍则长于凉血化瘀。
1、养血调经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量少或经期腹痛。其养血功效能缓解肝血不足导致的头晕、心悸,常配伍熟地黄、当归等药物。
2、柔肝止痛
白芍能平抑肝阳、缓解痉挛,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四肢拘挛疼痛有舒缓效果。例如白芍中的芍药苷成分可调节平滑肌张力,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或腓肠肌痉挛。
3、清热凉血
赤芍性味苦寒,归肝经,擅长清泻血分实热,适用于温热病导致的高热、皮肤斑疹或血热妄行引起的鼻出血、牙龈出血。其凉血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辅助治疗紫癜类疾病。
4、散瘀止痛
赤芍能活血通络、消散瘀滞,常用于跌打损伤、痛经闭经或癥瘕积聚。其有效成分可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或外伤后的瘀血肿痛。
5、敛阴止汗
白芍可收敛固涩,治疗阴虚盗汗或表虚自汗,常与牡蛎、龙骨配伍。赤芍无此功效,但能通过清热作用缓解热盛迫津导致的出汗。
白芍与赤芍均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血虚有瘀者慎用赤芍,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具体用药需根据体质和证型辨证选择,避免自行配伍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