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阴止汗等功效,对月经不调、肝阳上亢、阴虚盗汗等病症有调理效果。其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1、月经不调
白芍能调节冲任二脉,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的经期紊乱。对于血虚型月经量少、经期腹痛,常配伍当归、川芎等药材协同增效,通过促进子宫内膜血液循环达到调理效果。
2、肝阳上亢
针对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等肝阳亢盛症状,白芍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临床多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水平起到降压作用。
3、阴虚盗汗
白芍酸收敛阴的特性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围绝经期或术后患者的异常汗出症状。常与浮小麦、五味子组成经典止汗方剂,抑制汗腺过度分泌。
4、肝脾不和
对肝郁脾虚引发的胸胁胀痛、食欲不振,白芍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其含有的芍药苷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消化系统,改善功能性胃肠疾病。
5、睡眠障碍
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水平,白芍对焦虑性失眠具有镇静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提取物可延长实验动物的睡眠持续时间。
使用白芍需注意体质差异,虚寒体质者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建议将10-15克白芍配伍其他药材煎服,或遵医嘱制成丸散剂。伴有器质性病变者需配合西医疗法,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临床使用应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与藜芦等相反药材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