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的禁忌症通常包括严重过敏反应、严重器官功能不全以及妊娠或哺乳期等,需严格遵医嘱评估。
1、严重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靶向药物中的特定成分存在过敏史,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若既往使用同类药物时曾出现过敏症状,需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再次用药。
2、严重器官功能不全
靶向药物常通过肝肾代谢,若存在严重肝功能不全(如Child-Pugh分级C级)或肾功能衰竭(如肌酐清除率<30ml/min),可能因代谢障碍导致药物蓄积中毒。此外,严重心功能不全(如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也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加重病情。
3、妊娠或哺乳期
多数靶向药物具有致畸风险,可能干扰胎儿器官发育,妊娠期女性需禁用。哺乳期女性用药后药物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健康,治疗期间需暂停哺乳。
存在上述禁忌症的患者需主动向医生提供完整病史,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评估及过敏原检测等综合判断治疗可行性。部分禁忌症在病情稳定或采取保护措施后可能转化为相对禁忌,需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患者切勿隐瞒信息或自行调整用药。